一辆会自己说话的小车,边喊“车辆左转,请注意安全”,边稳稳当当开进沈阳浑南区李相保真超市的小院子,停在驿站门口,自动卸货。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9月8日发生在沈阳街头的真实一幕。无人快递车来了,带着智能快递柜,彻底改变了快递“最后一公里”的玩法!
在中通快递沈阳桃仙分部,无人车已经成了配送的主力军。每辆车能装600件包裹,跑200公里都不带喘气。分部经理吴苏说,他们负责的区域有六成以上是乡镇,路窄、停车难,过去送快递得费老鼻子劲了。现在无人车上路,路线设定好,它自己就能跑,完全不挑路况。
成本省了不少,这是无人车带来的最大好处。以前用4.2米的大货车,司机工资一个月6000元,加上油费、维修费,算下来成本不低。现在换成无人车,配送成本直接降了三成。吴苏算了笔账,省下的钱能让网点多雇几个人手,服务更好。
恶劣天气里,无人车更显身手。大风大雨,人工送快递容易出岔子,但无人车稳得一批,从没掉过链子。驿站客服小茹笑着说:“刮风下雨它都不怕,比人还靠谱!”她还说,去年一场大雨,人工配送晚点好几小时,无人车照样准时到。
电商大促的时候,快递量翻倍,人手根本不够用。无人车这时候就派上大用场,能多跑几趟,往返驿站跟玩儿似的。双11马上要来了,驿站工作人员已经摩拳擦掌,觉得有了无人车,压力小了一大半。毕竟,包裹再多,它也能顶上。
再说无人柜,简直是居民的福音。李相保真超市的驿站用了“前商后仓”模式,前头是超市,后头摆了4000多个智能格口。无人车把包裹送来,直接入柜,收件人啥时候想取就啥时候取,24小时不打烊。比起以前只能在营业时间取快递,这便利性直接拉满。
时效也快了不少。过去驿站得10点才能收完货,现在无人车8点就把第一批快递送来了。小茹说,客户特别满意,尤其是买生鲜的,早上送到,东西新鲜得不得了。一位经常取件的宝妈说:“这车开得稳,遇人还会让路。生鲜到得早,吃着都放心!”
驿站负责人王群也乐开了花。用了无人柜后,驿站省了两个人的人工费,一个月下来就是7000块。以前下班高峰,驿站门口排长队,很多人不耐烦。现在随时取件,顾客体验好了,抱怨也少了。更厉害的是,智能柜还带动了超市生意。每天来取件的370人里,差不多20%会顺手买点东西,快递流量直接变成了超市收入。
这种无人车加无人柜的组合,简直是快递行业的神器。网点省了成本,驿站效率高了,消费者拿快递更方便,三方都高兴。沈阳的快递量今年1到7月已经达到8.36亿件,同比增长快26%,收入也有68.86亿元,涨了16.67%。但业务量涨得比收入快,说明成本压力不小。无人车和无人柜的出现,正好帮行业缓解了这块心病。
数据也证明了这套模式的厉害。国内快递公司测算过,无人车能让每单成本降0.1元,驿站到消费者的末端成本也因为无人柜省了不少。国家邮政局今年5月还专门提了,要大力推广无人车、无人机这些智能设备。以后,这样的无人配送估计会开进更多小区,走进千家万户。
说到这儿,这模式到底好在哪儿?不光是省钱省力,更重要的是让生活更方便。想象一下,早晨出门遛个弯,快递已经到柜子里了,随时取,随时用。这种感觉,是不是有点像未来已经来了?而且,这背后还有中国科技的硬实力在撑腰,从无人车到智能柜,都是咱们自己的创新成果,看着就让人有点小骄傲。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有人可能会担心,无人车多了,会不会让快递员丢饭碗?其实不然,技术是来帮忙的,不是来抢活儿的。快递员可以去做更需要人情味的服务,比如上门送大件,或者帮老人操作智能柜。技术让人省心,但人与人的温暖还是少不了。你觉得呢?无人配送是不是会让生活越来越好?
公赢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