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破局:SiC 模块重构电动车动力核心
SiC 模块将多个 SiC 芯片通过特定的电路和桥接封装而成,较硅基器件具有结温高、开关速度快、高迁移率等优点,采用先进的纳米银烧结工艺的 SiC 模块,具有低热阻、低寄生电感的优点,大幅度提升模块的电流输出能力,输出功率可达到 200KW。碳化硅在电动汽车领域主要用于:主驱逆变器(Main Inverter)、车载充电系统 (OBC)、电源转换系统 (车载 DC/DC) 和非车载充电桩(EV Charging)。鉴于 SiC 的性能等各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材料,国内外知名零部件及整车企业均在积极推动碳化硅器件的应用。其中,特斯拉是全球第一家将 SiC MOSFET 应用于乘用车主逆变器的厂商。随后国内厂商迅速跟进,比亚迪在汉 EV 上搭载了自主研发的 SiC 功率模块,东风岚图亦于 2019 年发布基于 SiC 的 800V 高压平台。此外,头部零部件企业德尔福等均已发布基于 SiC 的 800V 高压逆变器或电驱动系统。从车规器件层面来看,1200V 的 SiC MOS 已成为当前应用主力。从 SiC 模块来看,1200V 的 SiC 模块已成为当前的主流成熟产品,可以较好满足 800V 电压平台的批量应用。目前碳化硅基功率器件市占率比较低,大约约 6% 左右,行业仍处于发展的早期,相关技术选型、工艺路线、客户绑定以及电动车格局等远未定型,也给后进入者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中国市场核心厂商包括安森美、比亚迪、英飞凌、芯联集成、Bosch(联合汽车电子)和广东芯聚能等,按收入计,2024 年中国市场前七大厂商占有大约 94% 的市场份额。
展开剩余63%规模爆发:18% 年增率下的增长曲线
据环洋市场咨询(Global Info Research)调研,这一潜力赛道已进入高速增长期。按收入计,2024 年全球车规级 SiC 功率模块市场规模达 1590 百万美元,预计 2031 年将飙升至 6773 百万美元,2025 至 2031 年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8.0%。驱动增长的核心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二是 800V 高压平台成为中高端车型标配,而 1200V SiC 模块正是其核心部件。
产品分化:电压等级主导市场选择
市场对 SiC 模块的需求呈现清晰的产品分层。当前主流产品集中于 1200V 碳化硅模块,凭借成熟的技术适配 800V 电压平台的批量应用,成为车企与零部件企业的首选。与此同时,750V 和 900V 碳化硅模块则在特定场景快速渗透,尤其在中低端电动车及配套充电设施中,以性价比优势抢占市场份额,形成多电压等级协同发展的格局。
应用落地:电动车与充电桩双轮驱动
下游应用的爆发成为市场增长的关键抓手。电机控制器作为 SiC 模块的核心应用场景,随着电动车主驱系统效率要求升级,需求持续扩大。电动汽车充电桩领域同样表现亮眼,在快充技术普及推动下,SiC 模块因能提升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成为充电桩厂商的重要选型。此外,在车载电源转换等其他应用场景,其渗透率也在稳步提升。
全球竞逐:国际巨头与本土力量的博弈
全球市场已形成多元竞争格局。国际阵营中,英飞凌、意法半导体、Wolfspeed、安森美等企业凭借技术积累占据优势;本土势力里,比亚迪、斯达半导、广东芯聚能等加速崛起,其中比亚迪已实现 SiC 模块的自主研发与装车应用。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市场集中度极高,2024 年前七大厂商收入占比达 94%,头部效应显著。
报告价值:决策的精准导航工具
本文数据与分析均源自环洋市场咨询(Global Info Research)2025 年 10 月 20 日发布的《2025 年全球市场车规级 SiC 功率模块总体规模、主要生产商、主要地区、产品和应用细分研究报告》。这份覆盖 2020-2031 年数据的报告,为企业 CEO 提供战略布局依据,帮市场营销经理把握需求趋势,给投资者指明高增长赛道,成为穿透行业迷雾、抢占发展先机的核心参考。
发布于:广东省公赢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