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升职记》中饰演李鸿明一角的尚于博,备受观众喜爱,因此一炮而红。
自此他的事业开始上升,多种资源到手,以前休闲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大好的前途在等着他,可是后续却与人们的想法大相径庭。
尚于博去世了,还是以跳楼的方式。
仅28岁的年他为什么选择以这么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呢?
踏入演绎之路
尚于博出道最开始拍摄的两部电影都是军事题材类型的,因此观众都以为他是军营出来的。
但实际上,他和他的家庭与军营毫不相干。
他出生于一个艺术家庭,父母都是从事艺术类工作。
从小就跟随着父母奔波,从湖北来到深圳。
平时,父母都忙于下海经商,两个人都是有繁忙的工作压着,根本腾不出来时间好好陪伴尚于博。
他的家庭经济状况比普通人较好,衣食无忧。
但是偌大的家庭总是冷清清的,只剩下一个孩子独自在家,只能自娱自乐。
这也不可避免的使尚于博养成了内向的性格,不爱与人交流,更喜欢自己独处。
就这样,时间缓缓流过,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高中。
高中时,学校组织了戏剧社,为了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也让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中身心放松。
当时学校准备了开社大戏《罗密欧与朱丽叶》,许多学生都感兴趣,竞相报名。
尚于博也不出意外在内,幸运的是,他被选中了。
更幸运的是,他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演。
就这样,尚于博的内心萌发了一颗新的种子,他喜欢表演。
后来在高考后,他以670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001级,并且还和张歆艺、牛萌萌是同班同学。
在大学这段时光里,他过得十分充实。
他参加了话剧社,原因当然是热爱表演了。
他想要在话剧社团里多多学习表演知识,期待能有话剧表演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再者就是想要多多交朋友。
在大学期间,尚于博积极向上,担任了学习委员,学业也十分优秀,还获得过专业课主课成绩的优秀奖。
当其他很多同学开始接戏时,尚于博选择精心钻研学业,他踏踏实实的排练小品。
因为那时候的他希望毕业后能够进入国家话剧团工作。
成为一名出色的舞台话剧演员已然成为了他的梦想。
在大四那一年,尚于博和同学一起投资,做了一个话剧小剧场《长椅逸事》。
因为这部话剧,他们被很多人喜爱,于是频繁到外地进行演出。
而尚于博所扮演的就是一个有梦想的工人。
可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不给人留一丝希望。
毕业后,尚于博成了北漂,无缘与国家话剧院。
他感叹不已,说不想再演话剧了,断了也就断了。
2004年,尚于博出演了个人的第一部电影《枪手》,这是国内的一部反恐电影。
在剧中饰演的肖聪生动形象,深受广大好评,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2005年,尚于博又与富大龙、谢润等合作主演了现代军旅剧《陆军特战队》,在剧中饰演聂志远。
这是他的首部电视剧作品,从此尚于博正式踏入了演艺圈。
成名后的压力
在2009年这一年,一部偶像剧让尚于博更加爆火。
《杜拉拉升职记》是一部都市励志偶像剧,观看群体更加巨大,粉丝数量也随之水涨船高。
后来凭借一部《娘家的故事》,尚于博彻底真正的走红了。
演了这么多作品后,他仍然是十分低调,为人谦逊。
有人说他在生活中也是不善言辞,经常看到他背着泛黄的书包,还像个学生一样,往来于北京的剧组。
逐渐地,尚于博的母亲发觉到自己的儿子有一丝不对劲,实在是太安静了!
母亲开始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儿子,可尚于博这么敏感,早已发现。
有一天,在去往片场的车上,尚于博开口了。
“妈妈,我好像得抑郁症了······”
空气突然凝固,狭小的空间里时间缓慢流动,寂静,还是寂静。
“但是我看了医生,吃了药,已经好了。”
此时26岁的他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又骤然消散,他不得不笑起来安慰着妈妈。
在他的母亲眼里,自己儿子不论是学习还是事业,都是十分优秀,一直顺顺利利的。
母亲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儿子得了一种这样的怪病。
后来,尚于博慢慢地表现出自己已经好了,他也不在提起这件令大家都不愉快的事情。
只是,他还会在背地里自己吃药。
可是一枚枚小药丸根本抵挡不住尚于博内心的痛苦,山一样的压力压得尚于博日日夜夜喘不过来气。
吃药,根本不能帮助他破开这座大山,尚于博心知肚明,可是,又有什么办法。
他只能每天尽力控制好自己,不要做傻事。
他听从医生的叮嘱,除了药物治疗外,还要配合其他行动,比如去健身、去旅行、写日记记录快乐的事情。
但是,事实是,尚于博仍然困在病中。
尚于博说自己经常睡不着觉,甚至一个月。
还会情绪焦虑,拍戏时总犯困,记不住台词。
更难以接受的是,药物的副作用出现了。
看着镜头里自己的脸越来越浮肿,尚于博更加沉默了。
一切看起来都在往好的方向走,以致于母亲都快要忘掉儿子身患抑郁症的事情了。
后来,消息还是传了出去,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尚于博得了抑郁症。
有网友认为,尚于博抗压能力差,受不住娱乐圈的压力。
也有人认为他是为情所困。
他的母亲竭力反驳,“孩子是病了,是不由自己决定的病了。”
再后来,尚于博毫无征兆的离开了。
在楼顶徘徊的3个小时,在想什么呢。
是在想自己的父母亲人,还是在想自己的粉丝,还是在想这个世界。
最后,他只留下了短短17个字,“我的死与别人无关,是我自己选择的结束。”
当母亲得知这个噩耗时,崩溃痛哭,可是,一切都太晚了。
结论
后来,母亲毛爱珍创办了尚善公益基金会,致力于抑郁症防治知识宣传会。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20年,抑郁症成为人类第二大疾病。
但我国对抑郁症的医疗防治还需发展,令人痛心的是,抑郁症已然有了低龄化趋势。
不论如何,生命只有一次,我们都要珍惜生命。
编辑: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公赢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